近幾年,外賣員勞動關系認定越來越難,外賣平臺和配送商、眾包服務公司的法律隔離效果明顯。勞動關系認定難,也直接影響外賣員在工傷、社保方面的待遇。
9月17日,北京致誠農民工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發布《外賣平臺用工模式法律研究報告》,這份報告指出,通過對從2016年4月至2021年6月期間產生的1907份涉及認定外賣員勞動關系的司法判決進行分析,發現平臺企業正在將外賣員的人力成本和用工風險向外剝離,通過一系列表面的法律安排以及配合其中的配送商、眾包服務公司和靈活用工平臺,將騎手的勞動關系一步步打碎,外賣平臺的勞動關系認定率不到1%。
致誠中心研究員徐淼表示,近幾年,外賣員勞動關系認定越來越難,外賣平臺和配送商、眾包服務公司的法律隔離效果顯著。勞動關系認定難,也直接影響外賣員在工傷、社保方面的待遇。
用工模式錯綜復雜
致誠中心主任佟麗華,還記得他們在2019年底接手的一起外賣員維權案,這名騎手工作中摔傷造成傷殘,外賣員輾轉兩地起訴應訴上訴,迄今已經走完四道司法程序,依然無法確認勞動關系,進而無法獲得工傷賠償。
這個案件只是冰山一角,“案件讓律師幾次感到絕望,但也讓我們意識到,這個案子背后,是一個復雜嚴峻的問題。”佟麗華說,“外賣平臺通過精心設計的系統讓勞動者權益得不到保護。”更為關鍵的是,隱藏在外賣系統中錯綜復雜的法律關系,一直沒有得到充分揭示和討論,也使得有關方面難以介入。
徐淼向《工人日報》記者介紹,僅僅10年的時間,外賣平臺用工模式經歷了快速變化,發展出了3大類8種主要模式。第一大類是傳統模式,在外賣平臺出現之前,餐館是自雇員工從事配送工作,外賣平臺創業早期,平臺自行雇傭騎手或勞務派遣騎手,這是傳統模式下的3種具體用工模式,餐廳自雇、平臺自雇和平臺勞務派遣。第二大類是眾包模式,外賣平臺發展之后,各大平臺引入“接單自由、可在多平臺兼職”的眾包模式,外賣平臺最初是直接招募眾包騎手,很快外賣平臺開始與眾包服務公司合作,將成本和風險轉嫁給眾包服務公司,這是眾包模式下的兩種用工模式,平臺招募眾包騎手和眾包服務公司招募騎手。第三大類是專送模式,平臺聯合配送商將傳統模式轉為“表面外包、實際合作用工”的專送模式,由于平臺掌握著下游配送商的絕對定價權,因而專送模式又形成網絡狀外包和個體工商戶模式,這就對勞動者勞動關系認定和權益保護形成了嚴峻挑戰。
通過對1907個司法判決進行分析,會發現平臺自營和勞務派遣這樣的用工方式在司法判決中已經非常少見,眾包模式亦然,案件主要集中于專送模式。
誰來承擔雇主責任
復雜的用工模式,自然令外賣員的勞動關系認定困難。徐淼表示,通過分析顯示,專送模式下,外賣員勞動關系認定比例從傳統模式的100%降低至45%~60%,配送商通過網絡狀外包和個體工商戶模式,將勞動關系認定比例從81.62%降低至46.89%和58.62%。在侵權案件中,外賣平臺原本需要承擔的雇主責任幾乎全部轉移給配送商和眾包服務公司,自身擔責率從100%降低到15%之內。但是,大量的配送商和眾包服務商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有限,一旦需要擔責,其擔責能力堪憂。
在這樣的情況下,法院開始視“場景”嚴重程度,比如人身損害、財產損害和傷殘等級等認定是否存在勞動關系,工傷案件的認定比例明顯高于工作報酬或社保糾紛案件。
對于這點,南安普頓大學法學碩士朱玥表示,平臺依靠勞務合同將用工企業分包在其體系之外,轉嫁了用工成本和用工風險。近幾年勞動爭議判例所體現的,只能在各種轉包和分包的“雇主”之間尋找承擔具體案件的雇主責任的主體。
勞動法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常凱表示,雇主責任誰來承擔,這個問題和平臺經濟的用工現狀直接相關。“目前,平臺用工的特點和傳統企業顯然不同,其一是‘去勞動關系化’,通過個體工商戶注冊,讓勞動者變成獨立的小個體工商戶。另一個勞動關系上的特點就是雇主隱身化、雇主分散化:勞動者找不到誰是雇主。這就造成了平臺經濟沒有勞動關系的假象。”而這樣的做法得以廣而行之,不僅“荒唐”,而且連“常識都顛覆了”。
明確新就業形態勞動關系認定規則
對于外賣員找不到誰是雇主的情況,佟麗華建議,應當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明確平臺企業的用工主體責任。“平臺是用工規則的制定者,通過算法和數字化的管理對騎手有實質性的控制。平臺也是平臺用工的最大受益者,把用工主體責任全部推卸給別人是不合適的,是權責利不統一的”。
“平臺上這么多騎手以此為主要生活來源,怎么能不適用勞動法來保護呢?”常凱說,“目前社會上很多提法忽視了現有的勞動法律資源和勞動法律規制。這個問題其實沒有那么復雜,應該回歸基本。”
9月10日,人社部會同多部門召開平臺企業行政指導會,就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對10家頭部平臺企業開展聯合行政指導。行政指導會后數日,有頭部外賣平臺對外稱,已經面向上千家合作商發出倡議,明確要求禁止騎手注冊成為個體工商戶。
9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賀榮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明確新就業形態勞動關系認定規則,“把引導規范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和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統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