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070a6"><input id="070a6"></input></kbd>
  • <sub id="070a6"></sub>
  • <output id="070a6"></output>
  • <center id="070a6"></center>
  • 著力管控輸入性通脹風險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9.5%

    來源: 經濟日報時間: 2021-09-24 23:20:05

    8月份,受煤炭、化工和鋼材等產品價格上漲影響,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9.5%,創年內新高,再次引發各方對輸入性通脹的擔憂。

    今年,PPI持續走高,有去年基數低的原因,但主要還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輸入性影響。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為促進經濟恢復,主要經濟體出臺了大規模的刺激方案,實施了前所未有的超寬松貨幣政策,全球流動性持續處于極度寬松狀態。同時,全球經濟復蘇表現出需求回暖階段性快于供給恢復的特征,給大宗商品和耐用品價格帶來較大上漲壓力。

    在多重因素推動下,全球通脹預期明顯升溫。8月份,美國CPI同比漲幅為5.3%,仍處歷史高位;英國CPI同比上漲3.2%,為2012年3月份以來的最大漲幅。在全球通脹大背景下,中國能否獨善其身?

    需要明確的是,我國經濟已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物價走勢客觀上會受到外部因素影響,但這種傳導影響總體上是有限的、可控的。去年,我國在應對疫情時沒有搞“大水漫灌”,保持了總供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我國作為大型經濟體,若無內需趨熱相疊加,僅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并不容易引發明顯的通脹效應。

    目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仍保持高位運行,未來走勢存在不確定性,這也意味著國內部分上游行業產品價格繼續存在上漲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要對PPI階段性走高和“剪刀差”擴大帶來的影響高度重視,做好應對。

    第一,要穩定通脹預期。統籌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提升前瞻性、精準性、有效性,強化政策協調配合和預期引導。對于大宗商品漲價給我國不同行業和企業帶來的差異化影響,要保持密切關注,引導供應鏈上下游穩定原材料供應和產銷配套協作,綜合施策做好保供穩價。

    第二,加強價格監測預警。一方面,密切觀察全球通脹走勢,做好政策應對。另一方面,對國內價格走勢保持跟蹤。目前來看,價格上漲主要集中在上游原材料,總體上通脹壓力不大,但也要注意價格傳導具有一定滯后性,這種傳導未來可能逐步顯現。

    第三,繼續聚焦支持實體經濟,促進內需恢復,努力降低上游原材料和下游消費品價格分化對中小企業利潤的沖擊。比如,落實好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政策,支持地方法人銀行向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放貸款;繼續開展清理拖欠中小微企業賬款專項行動;鼓勵地方有針對性出臺幫扶措施,減輕中小微企業成本上升壓力。(金觀平)

    相關閱讀

    市場

    聚焦

    債券

    天天干天天天天日天天操|黄片黄片在线看|黄色网站国产日本|在线免费的黄色工厂
  • <kbd id="070a6"><input id="070a6"></input></kbd>
  • <sub id="070a6"></sub>
  • <output id="070a6"></output>
  • <center id="070a6"></center>